原标题:“我们的节日”花城盛放
2月1日晚,“我们的节日——2019‘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迎春花市系列活动在广州文化地标海心沙盛大启动,以姹紫嫣红的花海和酷炫时尚的灯光秀拉开了新春佳节的帷幕。
迎春花市,这一萌芽于宋代、延续上千年的广州古老春节民俗活动,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秉持着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坚守着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根与魂。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州也以创新精神拓展“年文化”内涵。
守正与创新,新时代的广州迎春花市不仅点亮了广州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也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彰显出新时代的“年味”,让整座城市共享“我们的节日”。在这场节日盛宴之中,广州正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力争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创新:千年花城创新不止 迸发活与力
在广州,行过花街才叫过年。作为绵延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盛会,迎春花市不但呈现出古老的民俗,也与普通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年俗文化。
之所以独特,这源于广州的迎春花市始终随着时代进步而创新,逐渐成了广州人民乃至全世界共享的一场嘉年华。事实上,这样的创新精神早已植根于广州的城市文化之中。
谢中元编写的《行花街》一书,记录了广府地区迎春花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推陈出新。当时,许多奇花异草都是在迎春花市上首次亮相。1980年,广州花市首次出现了荷兰的郁金香、比利时的杜鹃等洋花。1984年,法国剑兰首次出现在越秀区中心花市。21世纪初,澳大利亚的帝王花、荷兰的大号猪笼草等新鲜品种纷纷涌入广州花市。
从2019年起,广州花市开始在传统花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迎春花市的文化内涵,打造“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的城市文化品牌。按照习俗,传统的中心城区花市只在过年前3天举办,大年初一的凌晨就要落幕;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年初一春节才刚刚开始,为了照顾新广州人和外地游客来穗过年的需求,广州过年节庆活动升级为“3+15”模式,增设了创新花市、越秀灯会、水上花市、广府庙会等一系列民俗活动,“玩”足整个春节。
如今,“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的城市品牌系列活动踏入了第7个年头。今年过年期间,广州首次举办海心沙灯光音乐秀,以海心沙水舞台为主体,联动8块LED帆屏,通过地面成像、灯光、激光、威亚装置等现代高科技技术,为市民游客呈现炫彩夺目的春节城市节庆盛典。而在永庆坊、海心沙等城市文化地标,一个个晶莹剔透、科技范十足的AI花市首次出现在市民眼前,被设计成集声光电和花艺装置于一体的炫酷“花房”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的迎春花市,不仅展示了国际顶级花艺大师为广州特别设计的创意年花作品,还可以让市民拥有智能化的全新体验。在海心沙AI花市,25台单反相机为市民免费拍摄“会动”的全家福,市民游客还能“一键下单”买到海内外知名花艺大师设计的年花。
除此之外,AI花市还专程请来了两位特殊的“店员”——一位是懂得与市民交流互动的“客服”机器人克鲁泽,另一位是会识别各种奇花异草的“花艺老师”机器人悟空,用广州“智”造展现“科技范”年味。这些“首创”之举都让人感叹,广州“迎春花市”的传统习俗翻开新篇章,过年大餐变得越来越惠民丰盛。
在连续4年成功邀请“友好人家”来穗过年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广州继续升级开启“国际知名人士·幸福广州之旅”活动,“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好友后人拜卡达莫娃、捐赠通草画给十三行博物馆的许雯夫妇、曾驾驶“广州女士号”环游世界的法国老船员文森特都将到广州过年,全面感受广州丰厚的人文积淀和国际化城市魅力。
正是有着这样的独特魅力,广州也吸引了著名画家黄永玉,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亚洲第一男中音廖昌永,知名作家、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葛亮,钢琴演奏大师郎朗,影视演员杨幂、黄渤、周冬雨等19位当红明星大咖们为这座千年花城志愿担任“护花使者”。他们不仅有着靓丽帅气的外表,还讲述了他们与花城之间发生的故事,为“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代言,亲身发声“1(邀)你过年,9(就)在广州!”
守正:古老传承温暖人心 不舍根与魂
上一篇:海口:迎春花市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