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重慶市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大會提出,要圍繞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法治化標准化、安全管理、監管服務抓改革創新,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潛能。面對這一系列課題,重慶有關部門、機構和企業將如何謀劃?
對此,本報記者邀請相關部門及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探討。
主持人:
本報記者 白麟 楊駿
嘉賓:
市商務委主任 張智奎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戴明
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志杰
豬八戒網副總裁 龍梅
加快數字經濟改革創新,重慶大有可為
重慶日報:圍繞數字經濟改革創新,重慶的提升空間和工作重點在哪裡?
張智奎:重慶市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大會指出,要圍繞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抓改革創新。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市經濟提質增效、產業轉型升級、消費持續回暖的新動能、“新藍海”,以數字經濟賦能商務高質量發展,將是未來商務工作重要的改革方向。
我們將圍繞三個方面加強數字經濟改革創新:一是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國內合作,依托智博會、西洽會等國家級開放平台,縱深推進數字經濟領域開放合作﹔二是全方位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服務業開放體系,著力發展數字貿易,探索自貿區跨境數據安全流動模式,推動互聯網和信息服務、運輸服務、金融服務、文化旅游、醫療大健康、會展商務等重點領域擴大開放,持續增強服務業發展動能和國際競爭力﹔三是積極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大力推廣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醫療、跨境電商等線上消費、線上生活服務新業態。
王志杰:打造“智慧之城”,是市委、市政府對兩江新區的新定位。加快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抓改革創新,是兩江新區打造“智慧之城”的重要方式。
具體而言,我們要加快提升數字經濟創新平台能級,充分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平台,加快智能產業和智能制造集聚發展。要發揮兩江協同創新區等重點平台引領作用,加快優質創新資源集聚,增強數字經濟原發性創新、產業共性技術攻關和專業化服務能力,抓好場景化落實,統籌推動“智慧+”各領域。
同時,兩江新區還要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依托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雲計算中心等挖掘大數據價值,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補齊新型基礎設施短板,加快5G、工業互聯網、區塊鏈、車聯網等新基建進度。
戴明:信用是數字經濟各領域改革創新最重要的保障之一,信用經濟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數字經濟法治化,重慶需要加快《重慶市社會信用條例》立法進程,配套出台信用評級評價、信用修復、信用異議處理等配套規章制度。
在數字經濟相關的信息安全方面,未來重慶將依托區塊鏈技術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運用雲安全、安全態勢感知、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先進理念和技術,確保信息平台運營安全。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開發全國中小企業信用融資平台(重慶站),支撐“信易貸”“信易融”等大數據金融產品,助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開發“信易游”“信易租”等“信用+”場景創新,更好地為市場主體服務,提升全市營商環境。
龍梅:大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源之一,數據安全則是創新的重要保障。對此,政府需要加強管理,守住、明確數據倫理的底線,加大數據立法,用法律為數據倫理劃線。此外,管理機構需要廣泛地對企業和社會進行調研,基於社會治理和企業發展的場景,通過提供和打造標准化數據接口推動數據共享,助力市場推出更有利於產業發展、人民美好生活的產品與服務。
多領域探索,數字經濟改革創新亮點紛呈
重慶日報:目前在與數字化結合方面,各個相關領域取得了哪些亮點成果?
張智奎:會展業受疫情影響嚴重,卻也探尋了新的發展路徑。未來,“線上+線下”將成會展業融合發展新趨勢,數字化將為會展賦能。通過5G、VR/AR等新基建技術優化提升會展業“人、貨、場”新格局,打造雲展會、雲節慶、雲博覽、雲體驗等系列平台,賦予會展業新的生命力。
目前,重慶正在著手打造“會展雲平台”,將部分會展活動的功能轉移到線上進行。比如,今年6月10-12日,重慶通過“線上辦會”的模式,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會展創新者大會。3天時間裡,北京、上海、杭州、台北、重慶“五城”聯動,五大平台同步直播,905.8萬人次的觀眾“雲”端參會,這是重慶在數字經濟時代在會展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