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上,有一间彻夜点亮的玻璃橱窗,常常让路人驻足屏息凝视:斯卡拉歌剧院的穹顶映衬下,精雕细刻的巴洛克古董桌上大开本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总谱手稿本,惊艳了时光……
这橱窗属于一家老牌新店——元龙音乐书店,而它所处的位置,正是上海地标性建筑——武康大楼。上海独一无二的专业音乐书店与修葺一新的传奇性历史建筑,同步亮相,是新生,也是归来。
犹记得今年初,位于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心地带的武康大楼告别周身密布的架空线“蜘蛛网”,历时近一年的架空线入地工程全方位展示了上海精细化管理在徐汇的全面铺开;5月,武康大楼周身围起支架,迎来了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9月底,大楼外立面脚手架悉数拆除,当舒朗的天际线被打开,人们惊喜地发现,除了熟悉的老麦咖啡馆和大隐书局,武康大楼里又多了一家新网红。尚在试运营阶段的元龙新店更激起音乐圈众多“粉丝”的热情,大提琴演奏家王健、钢琴演奏家赵晓生纷纷挥毫寄语相贺;每天都有读者在橱窗前或书店进门左侧的音乐家历史长廊前自拍留影。
元龙音乐书店是街区深处的鲜活记忆
2019年7月,本报率先报道了复兴中路上知名音乐书店“元龙书店”由于相关市政规划被迫用水泥封墙关掉前门、进店需从后门绕行的事情,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
在上海古典音乐圈,不论是活跃在舞台上的、还是音乐教学相关的音乐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元龙书店。原本坐落在复兴中路的这家小书店,之所以在音乐圈享誉盛名,更是因为专业。
书店老板汤元龙和夫人王务荆都是学音乐出身,也在上海师范大学等校做过音乐老师,王务荆退休之前还曾在上海乐团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两人用音乐学院分配给他们的这间福利住房开了这家书店,主要经营乐谱等和音乐相关的书籍。相比市面上其他的音乐书店,这里的乐谱类型最为齐全。书店一共有超过一万种图书、乐谱,全上海几乎无处可寻的原版总谱在这里也可以买到,因此,很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是这里的常客。
中国著名作曲家、《英雄的诗篇》作者朱践耳老师就住在书店后面的小区里,从书店营业起,他三不五时就会过来翻翻总谱,关心下现代音乐。王务荆回忆,直到先生去世前一年还来书店问“最近出了什么新作品?”
另一位常客是著名钢琴演奏家赵晓生老师。他在学生时代就跟汤元龙同班,两人都是学钢琴专业的,他经常来店里,闲聊之余每次都买很多书回去。赵晓生的作品《钢琴演奏之道》再版的时候,书店还帮忙做了排版。
著名指挥曹鹏每当需要新作品时,就会来元龙找总谱,大多是一些有水准又比较冷门的交响诗。虽然曹鹏已是耄耋之年,但每次坐着校车来书店,这么高的台阶“噌”的一下就跳上去了。这位总不见老的音乐老人曾说:“偌大的上海非常需要像元龙这样的音乐阵地,为音乐家、音乐爱好者守着一方净土。”
不仅如此,已故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歌唱家廖昌永,以及著名指挥汤沐海等等,都是元龙的常客。
比起一家书店,对很多人来说元龙更像是一个音乐、美学的启蒙地。曾经,元龙书店旁边的复兴中路1340弄里,住着不少钢琴老师。有圈内人回忆说,小时候每次上完课,就会顺道去元龙买书。大夏天的,汤元龙穿着背心,手里揣着个烟斗,一手拎着一瓶力波牌冰啤酒,在采光不怎么好的小房间里教琴——这个场景刻进无数学子的童年里,成为所在街区深处的鲜活记忆。
政府牵头,让元龙音乐书店开到了武康大楼
近年来徐汇区全面铺开精细化管理和文化工程建设,衡复风貌保护区这片最有故事的老街区是“智慧之治”的试验田。有很多名人都曾经住在这里,其境内有巴金故居、柯灵旧居、张乐平故居等名人旧居84处。今年5月,作为对历史建筑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落实第一步,徐汇区启动对武康大楼沿街外立面的修缮工程。主要针对存在已久的房屋老化问题、修复损坏的钢窗、割裂的砖墙进行修复。整个工程历时不到五个月,可以看到,焕然一新的大楼从外立面的色泽到纹理都遵循了邬达克的设计进行做旧。
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显现在街区特色小店的谋篇布局中。据统计,上海有67条特色商业街区和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而这64条永不拓宽的小资马路,半数都在徐汇区。如今坐落在武康大楼里的老麦咖啡馆、大隐书局在内,加上新入驻的元龙音乐书店,分布在全上海各个街区和马路上的9400多家特色小店,交织出这座城市的最温暖的记忆和最柔软的情怀。
下一篇:寓言体电影的叙事艺术